发改委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_金湖集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发改委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来自:金湖集团 发布日期:2015-05-10

5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秘书长李朴民,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副司长张艳红出席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就《意见》的特点、节能目标进展情况、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财政支持政策、环境治理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提问。李朴民主持发布会。6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80余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李朴民】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又见面了!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入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先生,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李朴民】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先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先生、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先生、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先生、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副司长张艳红女士和张主任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张主任作简要的介绍。

【张勇】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和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前两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已经正式对社会公布。为了使大家更进一步地了解文件的精神,在这里我先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理论均取得积极成效,但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表现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三个方面,可以说,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紧的约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短的短板。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一起,历时2年多的时间,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意见》。今年以来,《意见》先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近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正式印发。

《意见》通篇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基调和导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愿景,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化”取向,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环等突出问题,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意见》包括9个部分共35条,总体脉络概括起来就是 “五位一体”、“五个坚持”、“四项任务”、“四项保障机制”。

“五位一体”,就是围绕党的十八大关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和融合方式。

“五个坚持”,就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明晰细化。

“四项任务”,就是明确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四项保障机制”,就是提出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4个方面的保障机制。

总体来说,《意见》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抓好这个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

下面,我和相关部门的同志愿意就一些具体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2015-05-07 09:33:21

【李朴民】下面请大家提问。按照惯例请每位记者提一个问题,并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请问秘书长,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情况如何?对“十三五”的目标有什么样的规划?

【张勇】“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抓得十分紧。201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超额完成了年度的目标。“十二五”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3.4%,“十二五”规划的是下降16%,完成了五年目标进度的82.5%,赶上了时间进度要求。今年的目标是下降3.1%以上,一季度数据已经出来,同比下降了5.6%。可以说完成今年的目标还是相对比较乐观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高度的关注着节能减排工作。因为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一些地方在狠抓稳增长的情况下容易转移节能工作的注意力。煤炭、原油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容易造成企业在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方面有所降低。同时,一些地方满足已有的成绩也容易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节能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年是完成“十二五”目标的收官之年,发改委和有关部门一起,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好《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行动方案》的各项任务部署,切实坚持抓好工作不放松、力度不减弱,要确保完成,并且争取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十三五”规划,“十三五”的节能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以及政策措施,将综合考虑落实能源消费革命的要求,确保完成对外承诺。同时,节能减排工作和气候变化工作紧密相连,今年气候变化要召开巴黎会议,中国正在积极地进行相关文件准备,要做出我们国家的自主贡献。这个文件也将在上半年争取提出。当然文件的提出和节能减排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对外承诺了就要认认真真的抓好落实。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张主任,国家在以往出台了一些很重要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这次《意见》相比以前有什么亮点和特点?

【张勇】大家都看了这个文件,前天全文发表了。《意见》是一份很全面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的特点我理解有六个字“站得高、落得实”。

“站得高”指《意见》具有很强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具体讲有三个方面:《意见》针对我国资源的国情,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总体要求,是国情所需。着眼于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感受最深、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做出了具体的部署,是民心所系。《意见》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理念。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要求,通篇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发展所向。

 “落得实”主要有几个方面,《意见》有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任务明确。梳理了一百多项工作任务,下一步把这些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二是操作性强。《意见》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路径、抓手和着力点。不仅是我们政府要下大力气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同时也是对社会各界,也让每一位公民都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都有用武之地,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三是要求严格。《意见》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提出了目标、时间要求,建立了监督检查机制,设置了刚性约束,责任更加明确清晰。我认为只要切实落实好这些要求,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就一定能把中央绘制的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中国环境报记者】《意见》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求严格执行。我的问题是如何全面理解和认识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在实际工作层面国家将出台哪些政策措施让生态保护红线成为不可逾越的雷池。

【庄国泰】关于生态保护红线,是2013年总书记有明确要求,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而且明确要求一旦划定了就不可逾越。

严守生态红线,在三中全会《决定》中对此有系统的部署,实际上我们理解生态保护红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三个方面:环境质量的底限、资源利用的上限、生态功能的基线。环境质量的底限,大家比较好理解,不能再恶化。资源利用的上限,如何设定一个度,资源开发会造成生态问题,资源利用会带来环境污染的压力。生态功能的基线,就是说960万平方公里如何把生态功能十分重要的区域采取严格措施,不可逾越,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三中全会对这三方面做了系统部署。这次中央的《意见》对于这三方面的任务进行细化,大家看了《意见》以后会有全面理解。

关于红线划定,我们分成两类,一类是数量的划定,一类是空间的划定。现在各个部委都在做这方面工作。大家都知道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这是数量概念。现在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就带有空间管控的意思。去年发布的新《环境保护法》对空间方面的生态保护红线作了明确规定,在重点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这几年按照中央部署,环保部会同相关部门也在这方面开展一些理论探索、实践探索,在全国开展了试点,包括江苏、江西、湖北、广西、内蒙,在不同类型地区红线如何划定做了一些试点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分别发布了《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同时也在制定相应的管控办法,包括绩效评估,包括建立相应的管控平台,利用卫星手段进行实时有效监控。而且会同相关部委组织了协调领导小组,组织了专家组。因为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发挥大家的作用,共同做好这件事情。

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如何实现严格的管控,有五个环节十分重要。第一,要保证它能落地。这个落地希望越细越好,能到乡镇更好,落到150000的图上最好,甚至有矢量图可以实施有效的管控,哪些是越了,哪些是没越,这么一看一清二楚,所以要落得了地。第二,要制定负面清单。在红线划定的区域里要严格管控,哪些方面不允许做。不同的功能区里对限定对象、限定要求不同,有些活动即使允许进行开展,也应该设定一定的限度,所以要制定负面清单。第三,明确责任。红线的管控,套用一句国际上的话“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中央部委之间有责任,各级政府、省、市、县甚至到乡镇都有相应的管理管控的责任要求。第四,建立有效的管控平台。现在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支持下在搭建一个生态红线管控平台,“天地一体化”,卫星经常照着,下面及时地检查,发现哪些越了红线,造成了破坏。第五,严格责任,奖惩分明。财政部门设定了生态补偿机制,每年几百亿的给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补偿,就有一份责任把这个区域保护好,不能这边拿国家补偿那边大肆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将来补偿到位了,同时对没有保护到位的要追究责任。

这五个环节相当重要,最终达到的效果是红线划定区域性质不改变,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积不减小,功能不下降,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记者】我们国家环境和资源问题确实很严峻,而且老百姓对于空气污染、水污染问题的改善特别迫切。请问《意见》的出台能不能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何炳光】我个人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至少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生态文明意见的出台彰显了党和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向资源环境问题宣战的决心,《意见》的出台对解决资源环境这个短板会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第二要有耐心。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一朝一夕出现的,而是跟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所以解决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耐心。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全球第一个提出了生态文明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会议通过决议,以联合国的文件认可并支持中国生态文明的理念。我个人认为,党和国家这种坚定的意志,敢在最硬的约束、最短的短板上动土,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系统化的绿色变革,我们必将在国际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之路,也可以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关于绿色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城镇化最近几年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城市无序扩张现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请问这一条对于促进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董祚继】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国土资源工作和城镇化工作的关注。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首次是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这次《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个事情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在世界上有先例,比如美国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就有多年的实践。对我们来说,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一个时期以来城镇化加快发展,但城镇化质量不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规模、城市建设的低效外延扩张,缺乏一种压力最终导致转型发展动力不够。城市开发边界明确下来,会成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动力。第二,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是我们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多年来,城市外延扩张确实占用了大量土地,我们国家的国情是可耕地不多,城市所在区域大多数又是平原地区,所以城市的扩张占用的大量土地一半以上是耕地。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保护耕地,首先得控制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像基础设施这些还得保障,所以重点还是要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通过这个方式来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促进保护耕地。第三,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我们尽可能地把山水自然、自然生态这样一些自然本底守住,把城市放在大自然当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意义重大。

这项工作我说是新生事物,目前开展的怎么样呢?去年7月国土资源部会同住建部挑选了14个最大城市,其中包括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进行了首期试验,经过近一年工作,目前有一些原则已经明确,一些方法也已经确定,有了初步成果。

有几点是下一步工作推广的经验:第一,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要评价这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看看它适宜建设的上限是多少,不适宜的在哪里?是多少?这个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基础。第二,坚持节约优先。现在城市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即使有潜力也得从紧划定边界。第三,坚持保护优先。如果这个区域优质耕地比较集中,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集中分布,这个区域的城市边界就要划的更严一点。第四,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我们除了从严还要科学,通过边界科学划定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第五,我们毕竟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所以还要做好和现行规划的衔接。

经过科学论证、公众参与和依法审批的规划要尊重。我们重新按照这一套新要求来衡量,如果要作出调整要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作出调整。比如说城市建设预留区可能有一部分耕地,很可能是优质耕地。我们正在和农业部合作,把所有城郊的耕地挑出来,然后进行评价。如果质量确实非常好,就要尽量把这些耕地留下来,跳出去发展,卫星城市、组团式发展。当然也需要依法办事,如果涉及到调整原来的规划,要依据法定程序办理。目前14个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再扩大,争取把全国600多个城市最终都能够把开发边界划定下来,而且严格管理起来。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作为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党中央、国务院此次推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规格非常高,财政部今后将从哪些方面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孙志】近年来,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直在切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同时,积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实施了煤炭资源税的从价计征改革,调整了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更好地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正如您刚才提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下一步财政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更好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进一步突出财政资金支持重点。将重点加大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环境的“以奖促治”,把资金集中用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将继续强化对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等,加快矿山环境治理,推进国土江河的综合整治。同时将继续强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的引导,和发改委等部门一起推进节能减排的综合示范,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等。同时,财政也将保障好环保部门的一些生态红线的划定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体系。将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的费改税,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做好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同时在实施好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税从价计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的范围。财政将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建设,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稳步扩大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机制。同时,将积极推进排污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总之,财政部将通过资金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推进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全面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

【人民网财经频道记者】关于防沙治沙的问题。415日北京遭遇了近来13年来最大的沙尘暴,政府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涉及三北防护林大面积枯死的问题,政府又是如何处理的?

【张艳红】感谢您对防沙治沙工作的关注。沙尘暴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有气象的原因也有裸露沙尘的原因。林业部门主要是增加植被减少裸露沙尘,降低沙尘暴行进过程中的风速等防沙治沙方式,减少沙尘暴或降低沙尘暴的强度。

关于防沙治沙工作,首先我想介绍防沙治沙的总体情况。我们国家总的沙化土地173万平方公里,可治理的沙化土地有53万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已经治理了1400多万公顷。“十二五”期间预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十三五”还要再治理1000万公顷。这样到2020年就能够完成原来预定的目标,完成我国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一半以上。

对于防沙治沙我们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一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从1979年开始实施的,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这个工程涉及我国13省区725个县,面积是435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5.4%,世界瞩目,号称绿色长城。现在已经实施了第五期,这项工程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工程造林措施和更新、改造、抚育等修复措施,最大限度提高三北地区的林草植被的覆盖率和林草质量,减少沙尘,提高防风固沙的能力。

【张艳红】二是开展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工程从2000年开始实施,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六省,涉及138个县,总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这项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多部门协作,综合治理。主要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的保护和修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通过推进易地搬迁等多项综合措施来提高现有植被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能力。

此外,从2013年开始针对有些地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的问题,同时在有些地方还没有资金或者没有能力开展沙尘治理,区域生态非常重要,我们开展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效果很好。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试点,扩大封禁保护的范围。以上几项措施在“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大措施的执行,提高防风固沙,治理沙漠的能力。

刚才记者提到三北防护林的大面积枯死问题。这项工作我们非常重视,已在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开展了退化林分改造试点,按照已经枯死、濒临枯死和生长质量差的不同类型林木分类施策,采取采伐更新、择伐补造和抚育改造等多项措施来提高植被质量。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防护林的质量。退化林分改造工作,在“十三五”规划中已经作为重要任务,在“十三五”我们将重点实施。

【中央电视台记者】这次推出生态文明意见最大改变是指挥棒变了。如果考核GDP的话,可能生态环境再好不能够抓工业的也得拼工业。请问《意见》的意见,指挥棒将发生哪些变化?怎么落实?也是首次提到领导责任,终身追责。如何出现问题怎么追责?另外请问财政部孙司长,这次有了补偿机制,上游如果保护了环境,下游享受到好环境要补偿,这是横向补偿。纵向补偿应该是财政资金的补偿,财政资金将做出怎样的补偿?

【孙志】生态补偿存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补偿机制建设,正像文件中提到的要使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横向补偿方面,财政部和环保部一起在新安江流域搞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纵向方面主要是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给予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很多属于限制开发或者禁止开发区域,这些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好的生态产品,这几年增加了对这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补偿机制。

【张勇】我们要建设国强民富的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对我们来说约束是非常紧的。全国每天要消费食品40亿斤,我们人均耕地面积远在世界平均数之下,现在用不到世界10%的淡水、不到10%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0%的粮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没有这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的改善。现在国人旅游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一个资源,原因就是我们富了,这都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不能比的。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付出了很多学费和代价,我们以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环境问题、忽略了资源制约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比较粗放式的。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加深,这个问题在这些年,尤其是近些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声誉,中国人“言必行,行必果”,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是我们理念的变化,只要绿水青山,回到过去的贫困状态是不行的,只要金山银山,整天生活在雾霾中更不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现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阐述了一个辩证关系。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实现永续发展。随着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实践中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要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不断地加大考核力度,不片面的追求GDPGDP指标只是一个指导性、预期性指标,而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已成为刚性约束,许多是约束性指标。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中央出台了《意见》之后,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够建设好天蓝水净地绿的美好家园。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保护者,要真正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靠政府、社会和每位公民共同的努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意见》,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实现《意见》所确定的目标。

至于惩处问题,违反规定负责任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相关部门正抓紧制定文件,很快就要出台。

【新华社记者】刚才董司长也谈到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意见》当中有很多绿色的提法,比如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绿色化。“绿色化”怎么理解?我们看到后面用一章说发展绿色产业,能不能多介绍一下发展绿色产业和推进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来做?

【何炳光】《意见》中“绿色”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不应该小看“绿色化”这三个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直观上的绿色和内涵上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意见》通篇贯穿着“绿色化”的主线,把“绿色化”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

第二,动静结合,有机结合。“动”是指经济绿色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静”就是我们最后享受绿水青山的结果。“绿色化”是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来改造国民经济存量,构建增量,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代价比较大,形象的说是“黑色经济”或“褐色经济”,“绿色化”就是要“去黑存绿”,用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五化协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绿色化”至少要在五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绿色布局。要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

二是绿色生产。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引导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质上就是讲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的问题。绿色产业是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的产业,根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今年年底,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大概相当于GDP2%左右,不仅为生态文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产业支撑,同时也为经济作出正贡献。

三是绿色生活。要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这也是《意见》中一大亮点,要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四是绿色思想。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绿色教育,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五是绿色共享。有了前面的绿色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思想,多措并举,真正落实,才能得到绿色共享的结果,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使绿色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上一篇:山东金湖集团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

下一篇:艰苦奋斗续新篇 帮残助残共发展